记一场黄金之旅
【梅卿沁雪】黄金,这一从古到今贵重的、神秘的金属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上周末,有幸参加了灵方生物组织的“破立妥,行天下”的自驾活动。在途径丽水的时候,跑到了遂昌,也让自己完成一次黄金之旅。见识了黄金的诞生过程。遂昌金矿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遂昌东北部的濂竹乡花园岭境内,距遂昌县城21公里,与龙丽公路相通,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有花园式黄金矿山之称。
遂昌金矿正式成立于1976年,是国家重点黄金生产企业,拥有现代化冶金的高科技流水线,最高年产黄金3万两,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遂昌曾经炼出了浙江省第一块金砖,其中黄岩坑古矿硐和冶炼遗址为国家一级矿业遗迹,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也是古代文献记载最丰富详实的金矿遗址。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现已对游客开放。
车子行至矿区门口,前方有座金字塔式的建筑,在阳光下金光闪耀,过往的行人车辆在它的辐射下都被镀了层金。再一看门柱上的联子:“探千年金窟谜,圆今昔淘金梦”,此行的目的忽然变得缥缈起来。
门票购买处,88一位,数字好听,但不知道到底是谁发了。
走进金矿的博物馆,好像阿里巴巴掉进四十大盗的宝库。金蛋、金砖、黄金铺地、摇钱树、股票行市、还有被开膛剖肚,里面长满了水晶宝石的矿石标本,总之满眼金碧辉煌、珠光宝气,当然大多是模型道具。二楼则展示着金矿石的开采冶炼过程,从古到今的采矿工具以及黄金矿石的鉴定知识等等。我在一个陈列矿工生活用品的柜台前立住,将脸贴在玻璃面上饶有兴致地观赏着那些年代久远、似曾相识的“古董”。一只特大号的铝制饭盒,盒壁上积着厚厚的黄垢,占满盒壁五分之四的高度,那是日蒸月煮米饭的痕迹。五分之四的特大号饭盒估计能装一斤半至二斤的米饭,那是一个矿工一顿的饭量,这足以让我们想象与之对应的体力劳动的强度。饭盒边上是一只同样笨重的铝制水壶,漆已掉尽,银光的铝面上斑斑驳驳、坑坑洼洼的,与凹凸不平的岩壁相吻合,危险逼仄的井下环境便可窥见一斑了。
提炼黄金的简易图
(破碎工艺)第一道工序是破碎,通过鄂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进行二段破碎,经振动筛筛分,符合要求的颗粒输送到粉矿仓,其他的颗粒返回进行二次破碎。
(球磨工艺)第二道工序是磨矿,在球磨机内加入水和大小不等的钢球,把进入球磨机内的矿石碾碎,经过螺旋分级机分级,粒度达到要求的矿浆,进入浮选槽。
(浮选工艺)第三道工序是浮选,把选矿药剂加入浮选槽,经搅拌产生气泡,使矿浆中的含金矿物粘附在气泡上,旋转的刮板将上升到表面的金精矿刮出,尾矿通过管道排入尾矿库。
(氰化工艺)第四道工序是浸出,进入浸出槽的金精矿与加入的氰化钠发生化学反应,金银矿物溶解到液体里,成为金氰络合物。第五道工序是洗涤,通过洗涤设备,分离金氰络合物,形成贵液。第六道工序是置换,在贵液中加入锌粉,把金银置换沉淀下来,成为金泥。2003年,遂昌金矿实施了全泥氰化工艺改造,矿石破碎球磨后,不经过浮选,直接进入浸出槽,经过浸出、洗涤、置换,得到金泥。这些含金达到3%-5%的金泥就可以运送到炼金室进一步提炼。从金泥中提炼黄金又要经过四个步骤。
(冶炼工艺)第一步是酸洗,在金泥中,加入硫酸进行酸洗,去除杂质和金银以外的其他金属。第二步是熔炼,酸洗后的金泥配入一定比例的熔剂,在中频炉中熔炼,上部是碴,下部是金银合金,这就是著名的现代烧结工艺。第三步是电解,将金银合金浇铸成阳极板,电解时金粉落入阳极袋,银粉在阴极析出;金粉经硝酸洗涤后,浇铸成金阳极板,再进行金电解形成金箔。第四步是浇铸,经过高温熔化,浇铸成不同规格、成色在99.99%以上的金锭、银锭。金锭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上市交易,银锭或银粉直接销售给用户。
金矿的博物馆里面,还可以亲自去抱一抱重25kg的金砖,抱一下十元人民币,不用怀疑这块金砖,它的的确确就是遂昌金矿开采出来的,我按现在的黄金价格估算下这块砖差不多价值三百多万人民币,想想抱着这么有价值的金砖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有冲动抱着金砖占为己有?旁边的墙上还贴着温馨提示:抱金砖请当心砸脚!看着好笑,抱着金砖就知道这是金玉良言了。
出了博物馆,没想到碰到了熟人,400年前的,著名戏剧大师汤显祖汤显祖,有文化的人应该都知道他的,没文化也不要紧,但起码听说过他的传世的著名作品《牡丹亭》吧,不然你真的是没救了,呵呵,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曾于万历二十一年至万历二十六年即公元1593年-1598年任遂昌县令,到现在快五百岁了。
现在应该到矿区看看了。
知道这门口的标志吗?AU,不知道了吧,黄金的金属元素符号。
进矿区是坐火车进去的,当然是矿区的小火车,不是动车组。
开火车的,也算是司机吧。这人不简单,开车,关门,半路他还要下车变轨,都是他一个人做的。你看他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整天穿不到干净的衣服,一不小心,擦伤刮伤早都成了家常便饭,喷点儿破力妥后继续开工,搞得像没事儿一样。我不知道是破立妥的疗效神奇?还是他早就已经麻木成了钢筋铁骨。
火车驾驶室,没看到档位,算是自动档的吧。
当火车行驶到一半的时候,隧道中有了一丝丝光亮,渐渐看到前方有一道大门,那门后是不是金灿灿的黄金万两呢?满心的期待下矿车般的小火车,开门而进光亮让我们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原来矿车般的小火车把我们带到了位于矿山中心地带的采金矿井,下车后,就到了明代开采金银的古矿硐了。
那么,古人在无任何先进勘探技术的条件下,是如何发现隐藏在原始森林中的矿脉的?金银矿一般都附着在自然界最坚硬的石英岩里,要开凿规模如此巨大的洞窟,没有机械设备,也没有炸药雷管,仅仅依靠铁制工具该如何操作呢?在没有现代先进冶炼科技的情况下,古人又如何从巨量矿石中冶炼出黄金呢?凡此种种,谜团重重。专家们考证后认为,金窟开凿采用了一种古书有记载,但一直没有实证的古代取矿方法——烧爆法。传说修筑都江堰的李冰,就是用火烧水激的烧爆法凿开离堆的。
古时的矿井现已被修成游览通道,走在平实的坑道内,可以想象当年矿工采金的艰苦环境。
出了时光隧道矿洞的尽头,有一处豁然开朗的世外桃源,这里曲径通幽,流水潺潺是桃花水母盛开的地方,到了竹岭茶楼。
这里是休息,品茶聊天地方。现今的竹岭茶楼是由遂昌金矿投资重新修建的。以前叫上元茶楼,在唐高宗李治时的上元年间也就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但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茅草屋里却诞生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运行模式——那就是久传不衰的《草鞋换粥》的故事:相传在初唐上元年间“唐代金窟”以矿石品位奇高、黄金质量上佳而名声远扬,一位李姓商人以其独到的思路慕名在此修建了一间简易的茶楼,取名“上元茶楼”。茶楼免费向挑矿的矿夫和采矿的瑶役提供米粥和草鞋,条件是每周回收二次他们脚上的旧草鞋。有的游客可能会为此而迷惑不解——“旧草鞋有什么用呢?”,其实奥秘就在这“旧草鞋”里面。似想,旧草鞋上都沾满了金矿的矿石末,现在来仔细地算一笔帐:按当时挑矿的矿夫和采矿的瑶役共400人,每双“旧草鞋”一次可以洗下矿粉200克来计算,每年老板就可以洗出矿石=400Χ4Χ2Χ12Χ0.2=7680公斤≈7.5吨。按当时金窟富矿石的平均品位每吨100g来算,老板一年就可得黄金0.75公斤,和白银15公斤。折合成现在市场的黄金白银价格总市值约为20万,而老板一年草鞋和买米的钱顶多不会超过3万元,老板一年由此可净赚17多万。投资回报率为百分之五百多,这无凝是个一本万利的绝好商机,《草鞋换粥》的故事由此便广为流传。
如果光观赏金矿、抱金砖还不能让你过瘾,你可以到金池亲手实践淘金的乐趣,花个20元租个脸盆,蹲在池边上耐心淘淘,你就会淘到金子,当然你的耐心只有半个小时,因为20元只给你半个小时的时间淘。
这是淘到金子和银子。
结束了淘金后,接着上山,就到了水库坝顶,水库里有传说中桃花水母,可惜俺没眼福,没看到。天色不早了,怕赶不上出洞的火车,只好下山,回到茶楼,也就是北月台。
在等火车时,还看到边上有一个雕像。叫点石成金。
坐上小火车后,开车的司机用手摇一摇车头挂着“铃铛”,,便发出“当……当……”的响声,火车开动了,经过6 7分钟的黑暗路程,我又回到了刚才的起点站,南月台,结束了一次黄金之旅。
页:
[1]